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“柿”放红色魅力,青春染亮乡村

7月16日-8月31日,渭南职业技术学院“柿染新碳”实践团赴“中国柿子之乡”富平县,围绕国家级非遗“柿小染”开展实践活动。10名师生通过科技赋…

7月16日-8月31日,渭南职业技术学院“柿染新碳”实践团赴“中国柿子之乡”富平县,围绕国家级非遗“柿小染”开展实践活动。10名师生通过科技赋能、文化创新、产业调研,让古老的柿染技艺焕发新时代光彩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。

一、循环理念解锁产业新价值

富平作为“中国柿子之乡”,年产柿子超28万吨,但传统加工中约18%的柿渣、柿皮、次果因无法利用成为废弃负担。实践团以“绿色发展、循环利用”为核心理念,深入庄里镇、薛镇等柿子主产区调研,与非遗传承人、种植户、村干部深度访谈。新农人合作社负责人乔彬彬表示:“学生们让柿皮柿渣这些废弃物变成了宝贝,让我体悟了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时代内涵。”

二、躬身实践锻造工匠精神

在富平柿小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,实践团成员系统学习柿染浸、晒、染、晾等20余道工序,形成《柿染工艺现代化参数手册》,提出“晴天35℃晾晒5小时”的最优方案,显著提升工坊效率。通过“实践锻炼—总结反思—成果转化—教学反哺”的育人闭环,学生们深化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。

三、青春智慧注入非遗传承

实践团通过深度调研,目前“柿小染”非遗传承面临的三大困境:生产效率低、青年从业者不足、销售渠道单一。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,创新构建“非遗技艺标准化+文旅体验场景化+电商营销矩阵化”三维发展模型,提出的“非遗工坊联合体”和“青年匠人孵化计划”,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。

四、行走的思政课双向奔赴的育人答卷

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书记牛文妍强调,此次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锤炼本领。“柿染废料循环利用技术”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陕西赛区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,2025年8月30日,“柿渣优饲”项目团队在参与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畜牧与水产赛道争夺赛荣获铜奖,团队相关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。实践团通过创新探索,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,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历练中深化了对国家战略的认知,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950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