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规格论坛聚势赋能,奏响教育数智化强音
2025年3月25日至27日,以“数智领未来,跨域促创新”为主题的2025 NPF智教融合发展教育论坛,在崇礼云顶滑雪公园云顶大酒店隆重举行。论坛期间,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"品牌价值赋能研究中心",聘请中国城市媒体联盟秘书长董成竹担任主任。这场由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、观潮·会集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打造的年度盛会,吸引了教育、科创、研学、人工智能等领域500余位决策人共襄盛举,以“规模+增量”全赛道融合的平台定位,成为开年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宴。
教育部原副部长、国家总督学顾问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张天保 授牌
论坛的权威性首先源于其强大的组织背书。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、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、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等国家级权威机构担任策略支持,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央媒矩阵全程赋能,构建起“政产学研媒”五位一体的高端合作网络。作为全年四期系列论坛的开篇之作,本次会议以“创始人密度最高、参会规模最大”的行业标杆定位,首次实现教育全品类、全生态资源的深度整合,为智能教育技术应用、创新人才培养、研学旅行产业升级等核心议题提供了国家级对话平台。
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在致辞中强调,论坛的召开恰逢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深化实施期,“智教融合不仅是技术与教育的简单叠加,更是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。”他的发言点出了论坛的核心价值——通过跨领域协同,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技术赋能向生态赋能进阶。
专业议题深耕前沿,构建教育发展新范式
三天会期中,论坛以“主论坛+分论坛”模式展开立体化研讨,聚焦“科教兴国&人才战略”“技术赋能&心理服务”“家校社共育”等12大核心议题,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智慧碰撞。
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 发言
在3月26日的主论坛上,来自北京师范大学、天津工业大学的教育专家,以及联想、强脑科技等科技企业高管,围绕“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”与“数智安全可信生态构建”展开深度解读。
圆桌论坛:企业集团、高校资源与需求发布
自然教育分论坛嘉宾演讲
3月27日的七大分论坛则更聚焦垂直领域:自然教育分论坛探讨“双减”后户外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路径;人工智能分论坛解析大模型时代教育数据的合规应用;研学营基地分论坛推出“营地教育质量认证体系”草案……近百位嘉宾的演讲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,某研学机构负责人会后表示,“分论坛提出的‘研学课程研发六步法’,直接解决了我们项目设计中的痛点。”
品牌价值赋能中心成立:资深媒体人董成竹领衔构建教育品牌新生态
论坛期间,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“品牌价值赋能研究中心”,聘请中国城市媒体联盟秘书长董成竹担任主任,成为本次会议的标志性成果。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智教融合向“品牌价值提升”的深水区迈进,更开创了“教育智库+全媒体传播”双轮驱动的行业赋能新模式。
中国城市媒体联盟秘书长、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品牌价值赋能研究中心主任 董成竹演讲
作为资深媒体人及品牌战略专家,董成竹的任职被视为“教育品牌建设专业化”的重要信号。其领衔的中城媒盟此前已在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、企业品牌价值提升等领域积累丰富经验,曾主导“数字经济GBC生态系统平台”等多个国家级品牌赋能项目(据报道,该平台整合政府、企业、消费者资源,助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)。此次与北京师大研究院的合作,是其将“媒体资源整合能力”与“教育行业特性”深度结合的创新实践。
中国城市媒体联盟秘书长、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品牌价值赋能研究中心主任 董成竹演讲
在题为《赋能教育品牌,共创智慧未来》的主题演讲中,董成竹系统阐释了“全媒体传播策略及品牌价值赋能计划”。他指出,当前教育行业面临“重产品、轻品牌”“传播碎片化”“价值认知模糊”三大痛点,而研究中心将通过三大路径破局:
1. 品牌智库建设:依托北京师大教育领域学术积淀,开发“教育品牌价值评估体系”,为机构提供战略定位、差异化竞争分析等顶层设计;
2. 全媒体矩阵运营:整合央媒、行业垂直媒体、社交媒体资源,构建“内容生产-精准传播-效果评估”全链条服务,解决教育品牌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困境;
3. 实战型赋能工具:推出“品牌增长工作坊”“舆情监测系统”“跨界合作对接会”等落地产品,让品牌建设从理论走向实操。
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品牌价值赋能研究中心主任 董成竹发布品牌赋能计划
值得关注的是,董成竹特别强调“品牌资产是教育机构的核心无形资产”。他援引国际案例指出,“培生、新东方等头部品牌的成功,本质是品牌价值的成功——他们让‘优质教育’的认知穿透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。”而针对本土教育机构,他提出“三步走”策略:从“产品导向”转向“价值导向”,从“区域深耕”转向“IP塑造”,从“单点传播”转向“生态共振”。
行业共振:品牌赋能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
董成竹的任职及品牌价值赋能计划,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。某民办企业负责人表示,“过去我们只关注招生数据,现在意识到品牌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。董主任提出的‘全媒体传播+智库支撑’模式,恰好解决了我们在品牌建设上的专业性缺失。”
矩网科技副总经理王圣平 接受采访
从行业发展维度看,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。当前,国家正大力推进“十五五”品牌高质量发展战略(据河南省发改委信息),教育作为民生支柱产业,其品牌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,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。特别是在“双减”后教育机构转型、教育科技企业崛起的背景下,如何通过品牌差异化实现突围,成为全行业共同课题。
董成竹团队的优势在于其“跨界赋能”能力:中城媒盟积累的媒体资源覆盖全国300+城市,拥有成熟的舆情监测、事件营销、政企对接经验;而北京师大研究院的学术背书,则确保品牌策略的科学性与前瞻性。这种“实战经验+理论高度”的结合,让研究中心区别于传统咨询机构,更具落地性与权威性。
论坛尾声,相关领导寄语:“希望你们成为教育品牌的‘孵化器’与‘守护者’,让中国教育品牌不仅在国内叫得响,更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。”这一期望,正与董成竹提出的“助力教育品牌走向世界”的愿景不谋而合。
展望:从智教融合到品牌共生,书写教育未来新篇章
2025 NPF论坛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一次行业成果的集中展示,更是一次发展方向的精准锚定。当教育数字化进入深水区,当品牌竞争成为核心战场,董成竹领衔的品牌价值赋能研究中心,正以“智教融合”为支点,撬动教育机构从“业务增长”向“价值增长”的跃迁。
在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教育品牌建设已从“可选动作”变为“必答题”。正如董成竹在演讲中所言:“真正的教育品牌,不仅是一个名称,更是一种信任承诺,一种价值认同,一种精神符号。”随着研究中心各项赋能计划的落地,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教育机构突破地域与模式的限制,以品牌之力构筑发展壁垒,共同书写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此次论坛的落幕,正是教育品牌建设新征程的起点。当技术赋能与品牌赋能形成双轮驱动,当专业智库与全媒体生态深度融合,中国教育的品牌时代,已然到来。